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
“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
来源: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育干部队伍,持续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按照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 、“十二五”是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一)“十一五”学院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 2006—2010年建设发展规划>的批复》精神,以“一个中心,四个平台”为发展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学院事业发展。五年间,共实施培训项目225个,面授培训学员2.4万人次,重点规划项目在全国教育系统具有广泛影响;远程网络培训从无到有,常规注册学员12万多人;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科研项目69项,发表学术论文518篇,出版著作71部;每年承接大型会议300多次。学院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相继完成校长大厦装修改造、学员公寓翻修改造和员工宿舍楼建设工程以及校园网升级改造,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力加强,内部改革不断深入,办学治校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发展,“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一体两翼”培训格局已然形成,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有力加强,为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一五”成功探索并积累了宝贵办学经验

  自建院以来,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积极探索,学院积累了宝贵办学经验:一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全局,始终把教育干部培训作为学院的中心任务,努力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二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员头脑,致力于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不竭源泉,不断深化培训改革,突出办学特色。四是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展干部培训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五是坚持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干部培训需要开展科研和决策咨询,发挥资源优势,培训带动科研,科研促进培训。六是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广延名师名家,发挥院外优质培训教学资源的作用。七是坚持深化学院内部改革,以人为本,努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八是坚持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优良院风。这些经验成为继续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是学院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决定,我们党更加重视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党中央颁布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党组制定的《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二五”规划》强调,要认真完成大规模培训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的任务,今后五年教育干部培训需求旺盛,市场广阔。从内部环境看,在部党组的关怀和支持下,学院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办学水平和干部培训能力大为增强,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奋发努力,求新、求变、求发展。学院具备了进一步科学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内外部环境。

  在看到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教育干部培训的新任务、新要求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学院干部培训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党和国家的要求、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和教育干部培训期待。主要表现在培训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导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学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培训的规律性研究、教育干部能力素质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办学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

  学院作为我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充分凝聚共识,在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内部改革、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必须以更大信心、更大力度,推动学院事业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建设发展目标迈进。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总体工作思路

  (四)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干部培训科学化水平。坚持以规划项目为主,面向社会需求,实现协调发展;坚持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培训规律,改革创新,促进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的紧密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努力为建设高素质的教育干部队伍、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

  (五)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以发展教育干部培训事业为核心,以教育科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研究为特色,把学院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干部培训院校。

  具体奋斗目标:进一步拓展和继续推进“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质。“一个中心”是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四个平台”分别为教育部门及机构决策调研咨询平台、教育管理科学研究平台、教育干部培训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及教育会议和学术活动服务平台。经过“十二五”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我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更加突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显著提高。

  (六)总体工作思路

  以教育干部培训为中心,进一步加强面授培训,推进远程培训,拓展海外培训,全力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以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以“四个平台”为支撑,坚持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三位一体,加强主导学科建设,提升决策咨询品质和科研质量,进一步开放办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以深化内部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权责明晰的岗位责任制为保证,充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精心谋划,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确保本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三、主要发展任务及其举措

  (七)发展面授培训规模,拓展面授培训类型

  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稳步扩大培训规模。“十二五”期间,学院内面授培训规模每年不少于5000人次;2015年力争合作共建院外培训基地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使院内外面授培训合计达到8000人次以上。

  整合优质资源,高质量地完成教育部党组规划的培训任务。主要包括:地方党政部门教育干部培训、高校干部培训、普通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教育部机关与直属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等等。

  努力拓展专题培训项目。积极承担委托性培训项目。紧密围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以及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要,积极开发自主培训专题项目,显著增强我院市场竞争力。积极争取教育部机关及各直属事业单位干部的学习研修项目。

  建立院外培训基地,增强面授培训实力。“十二五”期间,在昆明、厦门和天津滨海新区与有关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建立培训基地,逐步形成“一院三基地”格局。其中,昆明基地以基础教育干部培训为主,厦门基地以高校干部培训为主,天津基地以职业院校干部培训为主。2011年开始实施昆明基地培训办学。厦门、天津基地建成后陆续投入使用。

  合作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根据教育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依托直属高校联合开展教育管理(EDD)、公共事务管理(MPA)等学位教育,加强与著名高校合作,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继续开展有计划地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工作。

  加强与教育系统各级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增强学院在干部培训系统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八)大力发展远程培训

  加大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远程培训工作。要以高校干部、教育行政干部、职业院校干部以及骨干中小学校长等培训为重点,打造若干精品项目,更好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深入研究远程培训规律,精心开发远程培训课程资源。积极探索远程培训研修方式、组织模式和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完善合作办学模式,扩大办学规模。到2015年,远程培训对象覆盖教育系统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合作单位覆盖全国本科高校以及60%以上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年度在线培训30万人。“十二五”末期,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拥有互联网前沿技术、资产装备整装配置、运行体系独立自主的网上学习平台。

  着力加强远程培训教学、研究及合作经营等专业人才配置。完善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与公司合作发展远程培训的工作机制。加强教育部机关干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扩展其功能和培训覆盖面。

  (九)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把提高质量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首要目标,“十二五”期间,陆续形成特色突出、结构优化、具有示范作用的教育干部培训项目品牌。到2015年逐步形成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课程品牌与教材系列。

  制定分类研修大纲。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研究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能力模型,制定分类研修大纲,明确各自研修目标与内容,为学员的自主研修学习提供指导。

  完善培训内容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核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训;以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方针政策和管理实践为特色,强化教育管理专业培训;以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知识为拓展,重视文化素养培训。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根据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育干部成长需要,缺什么补什么,针对不同培训项目要求设计特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学员学有收获。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强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和小班教学。坚持学员主体地位,改进讲授式教学,大力倡导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进一步加大司局长座谈、学员论坛、同岗位交流课程比例。围绕《2010—2020年干部培训改革纲要》设立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专题,形成多种培训教学模式指南。

  推进主导学科与重点课程建设。根据干部培训需要,制定并实施《 2011—2015年主导学科与重点课程建设规划》,推进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围绕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要的核心目标,以“教育科学与管理”为主导学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公共管理研究、教育政策分析与教育法制建设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结构研究、国际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干部培训研究等方面为重点,凝练学科方向,建设系列精品课程。加强教材与资料的编写,特别注重案例课程的系统建设工作,逐步使每一重点课程板块都有自编的适合培训需要的课程大纲、专用教材、参考资料和教学案例。积极与出版社合作,开发和编写教育干部培训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强化培训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定并实施《学院2011—2015年培训质量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教育部规划项目为重点,认真总结长期办学经验,进行系统设计。要在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师资遴选、培训方法设计、培训资料准备、学员组织管理、培训成果开发、服务平台搭建、各环节的沟通与衔接、技术支撑、服务保障、校友工作等方面形成办学规范,在培训理念、计划设计、方式方法等方面站在中国教育干部培训领域最前沿。

  (十)加强决策咨询平台建设

  认真总结服务“教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经验,充分发挥背靠教育部和学员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培训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的紧密结合。认真实施与中央教科所合作开展滚动调研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每年形成若干份高质量调研报告和一份综合性年度报告,为国家制定重大教育政策、教育部重要决策建言献策。

  配合教育部有关司局,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第一手材料,深入了解广大一线教育管理者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编写主题明确、内容集中的简报,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积极开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成功案例,编写教育教学质量示范年度报告,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有效咨询服务。

  (十一)着力提高科研质量

  实施科研品牌战略。突出教育管理和教育干部培训特色,鼓励创造精品,提倡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打造科研团队,从整体上提高科研质量和科研实力,并形成特色科研优势。

  加强科研组织管理。服务学院培训,围绕学院的主导学科建设和科研重点方向,制定并实施《 2011—2015年科研指南》;以鼓励创造科研精品为原则,修订和完善科研奖励规定等有关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多渠道争取院外科研经费的机制,鼓励教师争取更多院外科研项目。

  构建跨学科科研平台,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十二五”期间,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和学员,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等开展集体攻关,力争在教育管理领域取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紧密结合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加强干部培训规律、培训教学改革研究。

  (十二)构建更加开放的合作办学格局

  坚持开放办学,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广泛开展干部培训和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学院开放办学和国际化水平。

  大力发展与国际组织、著名高校、干部培训机构、高科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培训类型与规模,加大开发国际培训市场力度,积极承接国外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来华短期研修,积极拓展海外来华培训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实施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积极参与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筹备与组织工作;认真实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等境外培训项目。

  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积极邀请境外专家学者、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来院进行工作访问、学术交流。联合境外著名培训机构每年共同举办一次国际论坛或国际会议,打造具有我院特色的“中国与世界国际教育高层论坛”,扩大学院国际影响。

  实施国内横向联合战略。积极拓展与有关地区、著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横向联合,合作开展培训项目,联合建立校外培训基地、培训考察基地,积极探索短期集中培训、集体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培育和发展教育干部培训新的增长点。

  (十三)全面提升学报与刊物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十二五”期间,《 学报》力争入选社科类百刊优秀工程,《中小学校长》力争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明确各类刊物的目标定位,贴近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干部培训和学院事业发展,提高办刊质量,努力成为国家教育管理期刊方阵。加强与教育部有关司局的紧密联系,扩大对外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力,确保发行量稳定增长。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网络版电子期刊,扩大办刊资源,积极争取成立专业出版机构。

  加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和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每年召开高水平学术会议,通过学术研讨、工作交流,深度开发培训成果,借助学会载体,促进培训科研的院内外结合。

  筹建 校友会,设立 教育发展基金。加强校友工作,为校友提供持续的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相应的工作交流平台,与学院远程培训平台相结合,借助校友载体和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络平台,为“学院后”培训注入实质内容。重视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学院培训事业发展。

  (十四)发挥教育会议和学术活动服务平台功能

  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服务保障质量和

  会议接待服务水平。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和维护好各种设施、设备,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常抓不懈。进一步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十二五”期间,在保证完成教育干部培训任务的同时,积极承接高层次教育会议和学术活动。通过接待高层次、有影响的教育会议或学术活动,集聚教育信息,为干部培训提供更广泛及时的信息支持,提高学院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

  (十五)大力加强学院教职工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院计划,根据学院事业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年龄在35周岁以下应届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专任教师和培训管理队伍中,每年平均接收3-4人;根据培训工作专业化要求和主导学科建设需要以及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实际情况,适当引进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教学和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到2015年,力争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专任教师和培训管理干部队伍。

  坚持在职提高为主的原则,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学院保证必要投入,“十二五”期间,力争每位教师都有一次到国内外高校、教育机构短期进修学习的机会,每年派出1—2人到有关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挂职锻炼。按照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要求,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构建学术梯队。围绕学院重要培训和科研项目凝聚教学科研学术队伍,构建和扶持2—3个教学、科研团队。开展院内培训者培训活动,鼓励建立以培训教学改革为目标的研究团队和行动小组。

  高度重视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遴选、沟通、评价和条件机制,加强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大力选聘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著名校长、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着力构建一支适应学院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特点和需要的高水平院外兼职教师队伍。到2015年,院外兼职教授队伍力争达到100人左右。努力为兼职教授提供必要的教学与科研支持,提高讲授的针对性。使兼职教授能够更多参与学院的培训与科研活动,带动院内专任教师队伍的成长。

  加大岗位需求调研,充分利用学院网络学习平台、在职培训、实践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努力建设高效精干,懂业务、善管理的管理干部队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技术保障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学习先进的管理服务知识和技术,适当引进高素质的服务骨干,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后勤服务队伍建设。

  (十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正确把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精神,严格编制管理,逐步实施新进人员人事代理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控制人工成本。完善全员聘用制。创新员工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办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使学院成为具有授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单位,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优胜劣汰。

  优化机构设置、调整职能划分。适应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要求新趋势和学院培训格局新特点,以提高培训质量、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标尺,认真总结学院多年来在组织机构运行和职能作用发挥方面的经验,优化内设机构设置,调整部门职能划分,凝聚人力资源合力,进一步理顺培训、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实体作用,形成有利于促进学院事业科学发展、充满活力和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按照国家和教育部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学院分类改革以及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完善院内正式职工和外聘员工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学院、部门和个人等各利益主体关系,建立健全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在学院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职工收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十七)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确保重点项目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更大力度的财政支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受训者合理分担,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坚持学院一级财务管理体制,坚持勤俭办学,科学合理地规划各项事业的支出比例,集中财力,保证重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学院财务、会计制度;正确处理发展与积累的关系。强化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十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积极争取财政部、教育部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对逸夫报告厅进行装修改造,完善校园安全技防设施,为学员宿舍配备电脑。加强和改善学院图书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逐步建成以反映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为特色的信息中心。加强学员学习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十二五”新建一座集教育培训、图书信息、院史馆等于一体的综合楼。

  实施“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制定信息化校园建设标准,统筹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平台建设。根据培训工作特点和学员实际需求,将信息开发、信息技术建设有效整合科学规划。加强学院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善办公自动化信息平台。

  (十九)构建特色教育培训文化

  加强学院软实力建设,努力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认真总结长期培训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把“一切为了学员,一切服务学员,为发展教育干部培训事业做贡献”作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质量至上、追求卓越”的理念,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为参训学员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彰显时代精神相结合,凝练校训,打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

  把实施“十二五”规划列入学院领导班子重要工作日程,做好顶层设计,将发展任务、重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分年度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完善年度考核办法。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廉洁自律,艰苦奋斗,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为群众办实事,提高教职员工幸福指数。进一步发挥民主管理渠道的重要作用,加强教代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

  (2011年10月6日修改)

Baidu
map